緣起


在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縮稱為AI)與數位轉型快速發展的時代,全球職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年會《2025未來工作報告(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)》,企業雇主普遍認為,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取決於知識與技術能力,更關鍵的是韌性、適應力、領導與社群影響力、自我覺察與動機這些學科考試難以衡量的「非認知能力」,將成為 AI 時代人才勝出的關鍵。

當前教育體系積極推動全人素養的培養,並強調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機會,然而,在升學競爭壓力與社會期待的影響下,許多高中職學生仍投入大量時間於補習與考試準備,導致在非認知能力的養成上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。面對全球產業變遷與工作型態的重塑,單靠學科學習已無法讓青年充分應對未來挑戰,亟需更具體驗性的學習模式來強化適應力與應變能力。


從試辦方案到深化推動,發掘非認知能力的關鍵價值


教育部自106年起試辦 「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」(簡稱「青儲方案」),鼓勵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後,不急於升學,而是透過職場體驗、多元自主學習等方式,探索個人興趣與潛能。該方案推動至今,已幫助眾多年輕人投入真實場域,在實踐中鍛鍊適應力、問題解決能力與社會溝通力,進一步驗證體驗學習對於非認知能力養成的積極作用。此成果不僅印證了體驗式學習的價值,也與全球人才培育趨勢高度契合。


青年生涯領航計畫深化體驗學習,打造未來競爭力


有鑑於此,教育部奠基於「青儲方案」的成功經驗,進一步優化運作機制,自115年起推出「青年生涯領航計畫(以下簡稱本計畫)」,以更全面的方式培養青年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。本計畫將透過真實場域的學習經歷,強化非認知能力的培養,幫助青年在職場、社會與生活中都能展現更強的適應力與決策力。

此外,本計畫不僅限於職場體驗,更將學習範疇拓展至創業實習、國內外探索、社區見習等多元機會,讓青年有更廣泛的視野與更豐富的學習經驗,以適應未來高度變動的職場環境。

為確保每位青年都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體驗學習,本計畫也提供補助與就學配套,減少經濟因素對學習選擇的限制,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均等的探索機會。

透過「青年生涯領航計畫」,冀能培養具備適應未來挑戰能力的年輕人才,使其不僅具備學科知識,更擁有應對變局的思維與能力,為臺灣的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堅實基礎。